迅然・療癒到覺醒

View Original

深度閱讀解析 U.G. Krishnamurti 的「自然狀態」(1/3)

簡介

 “如果你很容易受到衝擊,這本書可能不適合你。”

U.G. 這輩子從未親手寫過書,但他的談話內容卻經由他忠實的學生整理成書。本文將探討經由 Peter Maverick 編輯的《The Natural State》(自然狀態)一書,以及另一部推薦閱讀作品《The Mystique of Enlightenment》(開悟的神秘)。下文中的某些評論與摘錄,或許能為你帶來全新的視角:

書中評論摘錄

市面上有成千上萬本有關「靈性」「心理學」「自我成長」的書,內容大多迎合你「已知」的一切。而 U.G. 卻只想「粉碎」你所知道的,並不準備以任何新的技巧、紀律或方法來取代它。你準備好被粉碎,讓你的信念被剝奪,且不再得到任何新可依附的東西嗎?那就讀讀這本書吧。

如果你體會到他對人類各種信仰的深度剖析,你也許不得不放下許多珍視的想法。這樣的「放下」多少能使你獲得解脫,你可能會發現生活變得更簡單,而不是再處心積慮地維繫眾多信念結構。U.G. 對「把你變成另一種信仰或宗教徒」並不感興趣。

U.G. 是個令人著迷的人物。他的說法往往跳躍且抽象,有時不易把握,好像一下子跳到另一個主題,初看似乎不夠連貫。雖然他的意見不一定處處精準,但絕對能激發思考。他撕開偽裝,揭露事物最真實、未經粉飾的本質,迫使我們重新審視那些長久以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假設與信念。U.G. 的言語簡短有力,直抵核心,頗有禪宗(Zen/Chan)教誨的即刻穿透感。

 「我不是搞神聖事業的。我只是唱我自己的歌。有人來了,我就說話;沒人來,我就出門散步,或看看小鳥、樹木。這世界有很多事在發生。然而我不會高高坐在講台上。那種事我做不來。我是個簡單的人,不想平白複雜化任何事。我的立場很簡單:我隨時『在場』,沒有什麼所謂的私人生活。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時候來找我。我只會跟對方說:『早安,我能為你做什麼?』就這樣而已。我沒什麼可給人的,就是如此。」

正如書中提到的:

「無論透過他(U.G.)的言語,或親身感受他的存在,一旦你與 U.G. 產生交集,往往會覺得『有些不同的事』發生在你身上,但你卻說不出那究竟是什麼。」

這句話完美總結了我的體驗。第一次大聲朗讀本書時,我感覺腦袋出現一種奇異的、持續的振動,好像有人輕敲頭部,導致一陣暈眩。

對我母親而言,這種影響更為強烈。她閱讀之後,開始感到全身都有微細又強烈的震動,像是坐在老舊引擎的汽車裡,或用風鑽後殘留在身體的麻痺感,亦或微電流震動,有時劇烈到讓她難以入睡。這種現象持續了好幾年才逐漸減弱。

我們至今也不完全清楚這種「麻震」的原因,只能推測或許與 U.G. 所描述的「爆炸」狀態相似。徬彿體內的氣或能量堵塞,無法順暢流動,只能靠振動來「衝」出去。一旦氣脈通暢,震動就慢慢消失了。

U.G. 的故事

U.G. Krishnamurti 出生在一個家境不錯、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。然而,他對「靈魂探尋」的強烈執念,帶給他顛簸不安的人生旅程。在與妻子、孩子分開後,他身無分文抵達倫敦,開始街頭流浪。三年多的光景,他過著閒散的街頭生活,並不如表面看來的輕鬆。對他而言,那不是什麼「英雄式」的抗爭或詩意的心靈交戰,而只是一種「意志的自然枯竭」。經歷四十九年,他最終抵達了所謂「開悟」或稱「自然狀態」。

何謂「自然狀態」

U.G. 使用「自然狀態」(Natural State)這個詞,認為它比「開悟」等名詞更精準。佛教傳統常說「到達彼岸」,但對 U.G. 來說,根本沒有「此岸、彼岸」的分別,也不需要擺渡人。他說:「不,我一直都在同一條岸邊,壓根沒有河要渡,也不需要船夫!」

這種說法類似禪宗所言的「撥雲見日」,又像淨化水的過程。水本身就純淨,你可以汙染它,卻永遠剝奪不了它純淨的本質。這「自然狀態」本來就存在,開悟僅是清除汙染與阻礙的過程,讓你看清它的真實面目。它不是你「得到」或「成就」的什麼,而是你原本就具足的。

 「我用『自然狀態』這個詞,並非它與開悟、自由、神我實現(God-realization)等同義。當人類所有的知識與經驗無法再桎梏身體時,身體才得以按照自身的和諧方式運作。你的自然狀態是一種生理、神經與身體的狀態。」

同時,這也意味著某種巨大轉折,使感知與觀點徹底改變,因此很難用語言表達。矛盾的是,當你進入這狀態時,你會發現它與你過往想像或期待的「開悟」毫無關聯。因為你必須先捨棄一切信念與期盼,才能到達這裡;你將會驚覺,其實你一直都在「這裡」,此時此刻,只是你長久以來都向外追尋,才未能察覺而已。

 「就像你想像紐約、嚮往紐約,但當你真的身處那兒時,一切都與先前想像不同。或許那裡是個破地方,連魔鬼都棄之不顧,根本不是你夢寐以求的『天堂』,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所在。」

回歸「自然狀態」,就是把體內一切通通「清空」,有點像無門慧開禪師說的「吞下熱鐵丸」,無比難受,你唯有把全部雜質通通吐淨、排淨,才能覺醒。

 「好壞、聖俗、神聖與褻瀆等所有概念都得被排出。否則,你的意識依舊受到污染,依然不淨。這個過程可能源源不絕,持續數百、數千次。然後,你最終回到那個原始、根源性的意識狀態。」

「在你內在一直存在的,是那龐大的寧靜——那就是你的自然狀態。而你若想『創造』或『追求』某種平靜,反而是在自己體內製造乾擾。你只能口頭談論『平靜』,然後想像自己『很平靜』,但那並非真正的平靜,而是一種暴力。練習什麼平靜、修什麼寂靜都沒有意義。真正的寂靜是爆炸性的,不是精神追求者所想的那種『死寂』。事實上,它更像火山,時刻噴湧著能量與生命力。」

這個「自然狀態」是無需刻意為之的。然而,矛盾的是,許多人往往透過「努力」去「達成」無努力的狀態。舉例來說,部分佛教的止觀禪修會刻意去模擬這種自然或禪定的狀態,故意專注於覺知的寧靜,營造出刻意的禪境。儘管此類修行有時會引發深層的體驗,帶來「菩提」的火花,但那並非真正永恆的「自然狀態」,畢竟只是一種暫時感受。

 「這狀態只是一種生命機能的正常運作。『生命』並不抽象,而是感官的自然運作,不受思維乾擾。思維是個『闖入者』,在感官活動中參雜『私利』,把感官當成維繫自我的工具。」

「在觸覺的層面,你總會以『硬的、軟的、溫的、冷的、濕的、乾的……』去翻譯一切。有了這些概念連結,才生出『身體意識』。若沒有思維乾擾,就只是單點的觸覺脈衝,不會被組合成對象與身體。如此一來,身體與周遭事物並無二致,都只是一種感官組合而已。你的身體不屬於你。」

「每一次『念頭』產生,就好像又誕生了一個『你』;念頭消失時,那個『你』也跟著消失。但『你』並不願讓念頭離開,正是思維讓『你』保持連續。實際上,並沒有一個『思考』你想法的實體,或一個『感受』你感覺的主體。那是一種幻象。雖然我可以說它是幻象,但對你而言,卻不是。」

就我個人經驗而言,我沒有像 U.G. 那樣劇烈的身體感,但也曾在甚深禪定中經歷「燃燒」「灰飛煙滅」的感覺。第一次是在紐約的夏天,我辭職後花了近一個半月,一邊看 U.G. 的書,一邊懶懶地靜坐,或躺在床上冥想。

U.G. 在清理大腦「典型功能」方面下足了苦功,即使在清醒狀態下,他也持續鬆脫制約,因此經歷的感官狀態,可能只有在改變意識狀態中才會出現。

「活在當下」或「全然覺知」只是浪漫的誤解

很多人誤以為「開悟」就是時刻維持無念、或永遠專注於當下。但念頭的終結也就是生命的終結。去刻意追求「無念」其實是另一種對念頭的壓抑。

所謂的「開悟」並不意味著完全沒有想法,而是指你不再受那些想法所困擾。大多數煩惱的念頭源於深層信念或情緒。當拆解這些信念、面對情緒根源,你就能擺脫自我折磨。

 「自然狀態並不等於無念。這是幾千年來最大的騙局之一。你永遠不可能沒有思想。思維對生存至關重要。只是處於自然狀態時,思維不再勒住你,而是回歸其自然節奏。」

有些修行法以為要達到「無念」;另一些則主張要對任何念頭、感覺保持不間斷的「覺知」,把這個狀態當成禪定或「開悟」。

 「當你以為自己終於控制了念頭,並感覺到念頭之間的空隙或那種『無念』,其實是『思維偽造出來的無念狀態』。你可以感知到『兩念之間』,就說明思維依然在那。」

 「把那種狀態形容為『充滿覺知的禪定』,太浪漫、太扯。覺知——真是一個被人用來欺騙自己和他人的噱頭。你不可能時時刻刻覺知每一步。真那麼做,你反倒變得過度自我意識,動彈不得!」

某些佛教修行主張「念念相續的覺知」,試圖觀察每一個起心動念,防範妄念生起。然而,一味地試圖對每個念頭嚴密監控,極為耗神。

 「你不可能隨時觀照你所有的念頭,更沒必要這麼做。這只會把你逼瘋。如此強調『要覺知一切』、『要看住每個念頭』,究竟有何意義?想要控制?」

因此《六祖壇經》說: 「若前念今念後念,念念相續不斷,名為繫縛;於諸法上,念念不住,即無縛也。」

簡言之,如果你被念頭的連綿所束縛,就會產生煩惱;反之,不住於念,便不再受縛。

你也許能間歇進入「禪定」,但你不會間歇進入「自然狀態」。一旦跨過那道終點線,你就一直處於自然狀態——自然而然地活在當下,即使有時也會回想過去或幻想未來。自然狀態並不需要努力維持;它本就存在、無拘無束。

 「這裡沒有什麼可『達成』,也沒必要練什麼姿勢或控制呼吸。就算我睜著眼、在做任何事,我依舊處於解脫(moksha)中。是你的『moksha知識』把你與真正的 moksha 隔絕。只有當你所有的所知隨死亡結束,你才進入 moksha。」

「自然狀態」與「靈性體驗」類似,但後者只是暫時的。它們來去自如,屬於短暫經驗;而開悟是永久的、超越時空的存在。

 「自然狀態和宗教裡的狂喜、至福(bliss)或神聖境界並無半點關係。」

狂喜、至福、聖潔、合一之類,不過是思維塑造出來的狀態。

「意識擴展也沒什麼大不了的,服藥可能更快就能達到這種效果,比那些冥想與瑜伽都有效。」

事實上,致幻劑能即刻帶你進入那樣的境界。

《六祖壇經》中也提到:「不憶一切法,乃名為禪定。若了此言者,行住坐臥皆是禪定。」

此處「不憶一切法」意思是放下讓你陷入幻象的種種執念;但你仍然存在於肉身之中,故仍然有偏好、習慣與行為模式——僅是對幻象不再執著。關於這點,我們會在後文深入探討。

關於「靈性經驗」

靈性經驗或許十分奇妙,能帶來深刻的啟示與新視角,但它終究只是體驗——就像吃冰淇淋、性交那樣,是短暫的感受。反觀「開悟」或「進入自然狀態」,則是一種根本且永久的轉變,往往在認知與生理層面都帶來改變。U.G. 本人就經歷了巨大的生理轉變,包括感受自身「死亡」與一系列「肉身災難」,花了三年才讓身體進入新的節奏。

 「各種古怪狀況在我身上出現。我記得當我這樣揉身體時,會有一種類似磷光的閃爍。這是一種不可逆的改變,你再也無法回頭。就像核爆一般,粉碎了整個身體。這絕非易事,意味著『人的終結』,是摧毀性的衝擊,將每個細胞、每條神經都轟得粉碎。我那時遭受可怕的身體折磨。」 

「我不再花時間沈溺於幻想、焦慮或概念化,也沒在像別人那樣胡思亂想。只有在需要時(你提問、我維修錄音機之類)我的思維才會啟動並自動調取記憶。沒需求時,就沒有『頭腦』,沒有『念頭』;只剩下『生命』。」

 「除非有需求去理解我所看到的事物,否則我與眼前之物之間毫無距離、也無分割。那是一種清明。 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