迅然・療癒到覺醒

View Original

擺脫惱人的情緒,緩解心理創傷,走出焦慮抑鬱的心境

療癒的過程中,我們會借用一些療癒工具,包括自我拆解、眼動、催眠、冥想、放鬆、氣功等。接下來也會推出一些催眠的音頻,有助於放鬆、紓解情緒、釋放壓力、幫助身心的結合等。

「療癒」,簡單而言,也就是解開內心的自我衝突,擺脫惱人的情緒,從負性的心境中跳出來。

因此我們先從情緒著手,找到那些困擾你的情緒。以情緒為出發點,拆解自我,一步步展開,進而療癒自我。

你可能正在經歷著一些苦惱,困在鬱悶心境中。但也可能是幾十年前發生的事,記憶畫面不時冒出來煩你,卻又束手無策。

我們都理所當然的以為,情緒是我的,這是我的性格,這是我的情緒。但事實上,很多情緒並不是你的自由選擇。如果有選擇,誰想要陷入抑鬱的心境中走不出來?誰想要焦慮不安,脾氣暴躁,缺乏自信?

當情緒減敏後,你會驚訝地發現,自己被身體的情緒機制騙了,很多情緒根本不是你的意願。你可能被一個莫名的記憶或情緒不停地騷擾,但減敏情緒後,會發現自己十幾二十年都白白受苦了。

好比別人罵了你一些很難聽的話,言語羞辱,人身攻擊,誤解你、侮蔑你、中傷你。

時間過了,理性上你也許願意放下,不想管了,但情緒感受卻又揮之不去,難以釋懷。

那一個人的面孔和態度,那一些說過的話,那一個場景畫面⋯⋯讓你感到受傷、煩躁、憤怒、噁心、恐懼等,各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。

這時,大腦將這些信息打包,匯總成一個記憶,以神經元網路連結的方式儲存在大腦的某一處,於是我們的腦袋中又多了一包發臭的情緒垃圾。

神經元網路就像一條條的街道,那包情緒垃圾被扔在某一條街道上。當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類似的場景,或恰巧回想起某一些事件,每當思緒經過那條特定的神經元街道的時候,腦海中就會蹦出那一段記憶畫面,誘發不舒服的情緒感受,我們再次被迫聞一次垃圾的臭味。

碰到了惱人的情緒或想法,我們也許早已習慣性的抽離。也許出於不得已,看到了,想了也不能解決問題,只是又把情緒全部翻攪出來,因此不敢去想,也不願意去想。

於是我們採取「正念」的方式,觀察呼吸,看著念頭的來來去去。或找一些事情來轉移注意力,也許5分鐘、10分鐘後情緒就過去了。

但那種方法並沒有真正清除情緒垃圾,只是經過垃圾附近的時候,努力憋氣,假裝沒看見它。也許忍一下,穿越了那條神經元街道就沒有氣味了。

也許選擇不去想,不去走那條路徑,所以刻意繞路來迴避垃圾的臭味。但是那包垃圾可能偏偏被扔在主要的街道上,你無法繞路。所以每看一次,就會刺激生氣的神經迴路一次。

上次那句難聽的、諷刺的、不講道理、煩人的話語又在耳邊響起。於是頭腦又不由自主的,開啟了自我辯論的模式。

而有些人採取觀想的方式,想像自己把事件畫面推得很遠很遠,把垃圾拋遠一點,氣味也就淡一些。

或是無路可走了,只好在認知層面上「轉念」,正向思維,往好處想⋯⋯好像往垃圾上面噴除臭劑。

這些方法也許可以暫時緩解情緒,減弱垃圾的臭味,但並沒有根本解決垃圾本身的問題,依然被扔在大腦神經元的某條街道上,沒有被清除。

也許不知該如何處理這發酵的負性情緒,只能在散發著惡臭的情緒上面,覆蓋一層層的泥土。每當情緒再次發酵時,就在上面填上另一層泥土。

用各種認知想法來轉念、正念練習、透過忙碌來轉移注意力等⋯⋯透過各種方法來堵住溢出來的臭味。有時候泥土蓋不住了,就換上沈重的鋼板來壓住,進行高強度的運動,或是跳進放滿冰塊的超低溫浴缸進行冰浴,強迫頭腦安靜下來。

但有一天,可能驚覺自己的頭腦被填滿了這些泥土,塞滿了沒有真正被消化處理掉的情緒和記憶。

因此針對特定情緒感受,我們推薦一個可以永久性地的減敏情緒的方式,也就是「眼動」。

關於眼動,第二集的視頻有個人經驗的分享和更深入的介紹。而第三集有引導示範,你可以跟隨著我的引導,緩解情緒的衝擊。

以個人經驗而言,過去容易出現強烈的孤獨感,陷入挫敗、無力感,透過眼動減輕了不少。

但這裡注意,我是說「減輕了不少」,因為眼動不是萬能的。眼動對於特定的情緒模式,或「事件類」的情緒反應特別有效,但有些情況則需要借助其他療癒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