迅然・療癒到覺醒

View Original

什麼是「心身症」?莫名病症、頭疼胃疼、無力感。心理的精神緊張,導致生理的神經緊張

當我們面對過去的受傷記憶,或是面對現實生活中反覆的挫折,無路可走,陷入迷茫,心情陷落。所以往往只能麻痺自己來減弱那無盡的煎熬,抽離身心來遠離難受的情緒。

造成身心分離,但日子一久,似乎也習慣了自己的心理狀態。

但身體不騙人,由於身體和內心的緊密關連,相互牽動,沒有被紓解的心理壓力,沒有被釋放的情緒,壓抑的情緒無處可去,於是囤積在身體的某一處。久而久之,累積下來的壓力,就可能引發生理上的莫名病症,也就是「身心症」(Psychosomatic disorder)。

也許你周邊也有遇到許多人身體出現莫名病症,長期胃炎、高血壓、自體免疫系統問題等,但去了醫院檢查,又診斷不出確切病因。這種情況,往往就需要探究心理狀態。

由於身心的關聯性,因此生理症狀提供了重要線索,可以嘗試從症狀反推心理狀態,進而找到導致症狀的特定思維、情緒、或行為模式。但兩者關聯性不一定清晰,好比胃炎可能是生活壓力大,但也可能是容易擔心焦慮的性格,或其他原因。

很多時候,我們以為事情過去了,頭腦認知層面以為過去了,但沒有被消化的情緒也許只是轉變成身心症。

在自我療癒的過程中,當我們消融了埋藏在體內的受傷記憶,消融了特定性格所導致的情緒,化解了特定的認知和認定,很多伴隨已久莫名的生理症狀也就會減弱或消失了。

身心的關聯性很容易理解,特定心境會導致特定的生理反應。當你憤怒、焦慮、恐懼、精神緊張時,就會影響身體的運作,心跳加速、血壓升高、肌肉緊繃等;當你感覺到愛、擁抱和喜悅時,就會感到放鬆愉快。

遇上危險時,生理機制會暫時進入提高警覺的生理狀態,全神貫注,做出一系列的預備動作來對應緊急事件,包括提高氧氣和血糖的供應,調節荷爾蒙地分泌,或抑制暫停不必要的生理運作,如消化、細胞生長和修復、免疫系統、性慾等。

這一系列的生理反應用於應對緊急事件,好比一頭斑馬看見了獅子,提高逃跑的身體效能,增加存活率。

但對於斑馬而言,逃離獅子,這種壓力只是暫時性的偶發事件,事件過去了,即可回到放鬆的狀態。但人類不同於斑馬,我們有著抽象思考的能力,或是說「過度思考」的能力。這獨特的思維能力讓我們在夜裡輾轉反側,回顧過去,反覆揣摩內心的矛盾衝突,同時憂慮不確定的未來。

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焦慮、精神緊張的心理狀態,身體長期處於高度警戒的備戰狀態,無法關閉生理壓力反應,無法維持體內平衡(homeostasis),那將對於生理系統造成巨大壓力。

好像一顆引擎長時間高速空轉,開始過熱,開始磨損。身體長期處於失衡的狀態下,引發各種毛病。

心理層面的精神緊張,導致了生理層面的神經系統緊張,因此許多身心症狀體現在自律神經所管控的器官上。自律神經失調,可能出現高血壓、偏頭痛、氣喘、心悸、心律不整等層出不窮的症狀。

長期的焦慮會誘發胃腸不適的症狀;長期的抑鬱則更容易患上心臟病;特定情緒甚至提高罹患特定癌症的機率;或是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失調。

我們可以嘗試「刻意放鬆」,在放鬆過程中,感覺身體疼痛的部位,感覺症狀,釋放情緒,釋放埋藏在體內的壓力。此刻,積壓在底下的情緒感受可能會浮現出來。

過去因為苦痛煎熬,選擇抽離身心,而現在為了療癒自己,重新投進身心,感覺身心,強化身心的結合。在放鬆身心的過程中,分離的身心逐漸被連結起來,你也就逐漸可以覺察到內心的真實感受,覺察到身體的微細感覺。

這時,你也許會憶起孩童時期曾經快樂調皮的自己,也許發現內心真實情感被壓抑了,回憶起那近乎忘卻的久遠受傷記憶,也許發現一顆沈重的心沉在底下,對生命充滿了無力感。

此刻,可以嘗試眼動,也可以嘗試進入冥想的意識狀態中,把不舒服的情緒感受或症狀釋放掉。透過調節呼吸,吐氣的時候,將情緒感受呼出來,將不舒服的感覺呼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