迅然・療癒到覺醒

View Original

《自私的基因》道金斯

See this content in the original post

閱讀前聲明,這本書可能會毀了你的一切認知

「不論由意識這件是引起什麼樣的哲學問題,在這裡它都可以視為演化趨勢的極致,它使求生機器成為執行者,而脫離了他的主人——基因。它們也有能力計劃未來並據以產生行為,它們甚至有力量反抗基因的指令。

有一位澳洲讀者評判《自私的基因》:「非常有吸引力,但有時我希望可以忘掉這本書…在一個層面上,我可以同感道金斯在如此複雜的過程中,抽絲剝繭證明中的驚訝…但同時,在很大程度,我把十多年來遭受的一連串嚴重的抑鬱歸咎於《自私的基因》…我對自己的精神人生幾乎失去了方向,雖然仍試圖尋找到更深層次的東西——試圖相信,卻無法——我發現這本書幾乎把我的模糊想法都吹走了,並防止它們的連結。這在幾年前給我造成了嚴重的個人危機。」

「有一個外國翻譯出版商坦言,他看完後有三個晚上睡不著覺,他對這本書冷冰冰、淒涼的資訊感到非常不適。有人問我早上怎麼能夠起得了床。一位老師寫信給我,責備我說有他有一個學生因為讀了相同的書後流淚的來找他,因為這本書使她相信生活是空虛,毫無意義的。他建議她不要把這本書給她其他朋友看,因為怕用同樣悲觀的虛無主義污染了他們。」

《自私的基因》(The Selfish Gene)是1976年出版的書。作者理察·道金斯(Richard Dawkins)洞見基因其實是自私的,唯一的目地就是自身 DNA 的繁衍,別無其他。這也許聽起來相當的悲觀,但其實只是世界一種運作方式,就如同物理現象一般。道金斯將所有的有機體都稱做「求生機器」,這包括一切的動植物、細菌、單細胞、或是病毒等,因為求生機器沒有其他的目的,除了複製更多的基因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。

基因它依自己的方式和目的,從一個肉體躍過另一個肉體,傳到下一代,操控一個又一個的身體。基因在你身體裡面,也在我身體裡面,它們創造了我們,肉體和心靈。實際上,它們的存在才是我們存在的基本理由。每個人平均由三十兆,30,000,000,000,000個細胞組成,不計其數的原子所組成的。分子不停的複製它自己,基因讓我們生物一代一代的複製繁衍,直到填滿地球每一個隙縫。

個體的肉身看似獨立存在的,然而個體並不穩定,它們瞬間即逝,染色體洗牌後也會消失,就像洗牌的手一樣,但是牌本身卻能繼續存在。這一副牌就是基因,基因不會因為交換而摧毁,反而在更新換代,使自己更加強韌。

誰才是真正的主人?基因或是我們?

複製者以基因之名奮鬥,而我們只是基因的求生機器。

從細菌到大象,基因都是我們所共有的基本分子,分佈在每一個細胞裡。基因是製造一切生物的藍圖,我們身上的每個細胞都有一套完整的23對染色體,共46條。收藏我們人類基因的是46本厚厚打包成冊的說明書(染色體)而成,兩兩一對,共23對。染色體是一條相當長的DNA 雙股螺旋分子捲曲而成,所謂的基因是在DNA 分子具有功能的段落,因此一股DNA分子乘載著許多基因。

一對染色體上寫的內容是類似的,例如第一對說明書可能會寫著我們需要眼睛,眼睛是圓形的,眼睛是藍色或是棕色。依照同一對的兩本書的對照,做出合適的生物結構。DNA 就像是書本身,基因就像章節,每個章節會寫著相應的資訊。人類大約有20,000到25,000個基因組。從DNA的序列比較,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組有幾乎99%是一樣的。

DNA這本書的信息由四種字符(核苷酸),A、T、G和C所組成。A、T為一組,G、C為一組;而現代電腦最底層的機器語言只有1和0;英文有26個字母;中文有上千個。

DNA主要有兩個任務。第一,複制自己的複份,自從有了生命開始沒有中斷複製,DNA是由一個單獨的,包含一整套建築計劃的細胞開始孕育的。第二,蛋白質的製造,蛋白質不只是構成身體的主要材料,同時也是推動細胞內化學變化的主控者。所有的基因複製都分佈在每一個細胞中,細胞是基因工作的化學工廠,從繁衍到修復,細胞依照DNA上基因所寫的程式在運作。

基因控制胚胎發育,由先天的遺傳來操控人體的特性。而身體正是基因的居所,這居所是基因協助搭建而成的。身體是承載基因的工具,有些基因扮演主基因,基因間接操控著一群其它基因的運作。每一個人類的生命都始於一個單細胞,透過精子與卵子的結合產生一個受精卵。DNA告訴細胞開始複製分化,進而成為新的個體。換句話說,從演化觀的生物學上,和人類的胚胎,其實和變形蟲一樣都沒有什麼人性。

基因透過個體的型態,隔著牆壁操縱著外界的事物;包括無生命的物體如病毒或有生命一切動植物,或甚至遠方的物體,基因好像坐在一只,具有延伸表現型威力的輻射網中央。換個方位來看,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物體,則是坐落在眾多聚攏的網的匯聚點上,是有許多生物體內,眾多基因所綻放的影響力,交織而成的。基因的影響力能擴及的地方,是沒有界線的,從遠到近重重疊疊,把整個世界都籠罩了。

求生機器編寫的運作程式

基因是程式大師,它們為自己的生命編寫程式。基因寫著求生機器運作的方式,這個現象顯而易見,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動物行為和結構,不同品種的狗有不同的特質。基因裡充滿著影響行為模式的基因,使得身體好像真的做過各種計算似的,就像蜘蛛會結網、雞會孵蛋,都不是從外部學習來執行這些行為的。

生物電腦的基本單位是神經細胞和神經元,人類的大腦有幾千億的神經元。感覺器官(眼睛、鼻子、舌頭等)將外界物理事件,轉譯成神經元的脈衝訊號,再藉著串接的感覺神經細胞,形成一個的電纜將訊號送入大腦處理,產生所謂的知覺,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嗅覺、觸覺⋯ 反之,腦部處理完畢的訊號向外發送,協調四肢肌肉和運用身體。

基因是最基本的政策決定者,腦部是執行者,當腦部越來越高度開發時,腦部就逐漸接掌了實際政策的決定權,這是藉由學習和模擬而達成的。基因只給求生機器一個總括的命令:「盡你所能,使我們存活下來。」因此動物的行為和意志,不管是利他或是自私,都是由基因控制。基因對行為有極大的控制力,但每一時刻的決定和下一步要做什麼,則是由神經系統決定的。

基因按照經過了,數億年打磨出來的精密模型與說明書,建立一個執行速度極快的電腦,而且事先輸入規則和建議,當求生機器還在胚胎的狀態時,它生命中要處理的問題和危機已經擺在面前了。生活就像棋局,有太多可能發生的事,基因不會指示它的求生機器去做某些特定的事,只會告訴它生活中一般性的策略和技巧。

求生機器所做的每一次預測,都是一種賭博。而基因的工作就是事先把程式建在腦中,以後這頭腦所做的每一個決定,基因都要為此付出代價。因此如果可以不斷的優化,基因的繁衍成功率就會大幅增加。然而,我們不必把動物想成會有意識的計算成敗機率,我們所確信的是那些在腦中植入,正確策略的基因,會在賭局中增加贏的機會。

就像電腦下棋一樣,比賽中的參賽者不是人而是電腦程式,事先設定策略的程式,它看似會思考,在一個程度上看來,電腦也的確在思考計算著,每一步棋的輸贏機率。近年來出名的AlphaGo,在2016年以4:1戰勝了世界冠軍的圍棋手李世乭。電腦從業餘圍棋的水平到世界第一,也僅僅花了二年左右。之所以是一個人類史上人工智慧研究的重大突破,是因為電腦要在圍棋中取勝比西洋棋等遊戲要困難許多,因為圍棋的下棋點極多,變數多。

然而AlphaGo的團隊於2017年10月在《自然》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,介紹了新一代的AlphaGo Zero,它不只擁有更強大的運算能力,還能夠自我學習。這版本沒有使用人類數據做訓練,卻比之前的版本都要強大,人類的圍棋選手已經無法匹敵,所以只能孤獨的跟自己對戰。經過3天的學習,AlphaGo Zero 的實力以100比0的成績超越了AlphaGo Lee(與李世乭對戰的版本),21天後達到了AlphaGo Master(2017年5月中國烏鎮圍棋峰會的版本,60全勝人類高手)的水平,在這之後便為天下無敵手。

又好似小說加電影《侏羅紀公園》(Jurassic Park)的作者麥可·克萊頓(Michael Crichton)在1973年拍攝的電影《西方世界》(Westworld),後來HBO改編成電視劇。樂園中的仿真機器人「接待員」做的非常逼真,真偽難辨的機器人來讓人類遊戲娛樂。在這世界上是一樣的概念,只是製造的元素和創造者不一樣。在《自私的基因》書中也提到,基因賦予了大腦思維的能力,而人類的大腦思維水平已經有能力脫離部分基因原廠設定的束縛。我們不會像其他動物一樣,基本上只是執行預先載入的程式,無法思考抽象的邏輯。 什麼是抽象的邏輯呢?例如冒出「我不想再繼續玩這場世界遊戲了」的想法,就像《西部世界》裡的機器人,突然發現他們不想要重複無限循環的預設程式生活了。

利他?自私基因背後的利他邏輯

如果人天生有利他的基因的話,行善就不會那麼困難了。譬如說有一個實體,如果他會為了其他相同實體的福利,而去燃燒自己的話,就被稱作利他的。我們往往都會認為利他者一定會犧牲自己,才能使受惠者生存,其實很少如此。通常在我們審視這些明顯的利他行為後,會發現這些行為只不過是自私的偽裝。

然而,自私的基因仍會以利他為主要的特質,自私的特質不會過度蔓延,如果在一個群體中,有一個自私的傢伙,隨時準備貪圖其他人的利他性,照定義來說,他會比其他人容易生存及留下子孫,然而他的每一個後代都會遺傳到這種自私的特質。這樣的自私的特質會對於大全體不利,不利於基因的延續。

衝突與競爭暗藏在我和你之間,我的家族你的家族,我的族群你的族群,我國他國,白人黑人黃種人等。我們也許在意識層面上認為這理所當然,但仔細打量後會發現它潛藏的不合理性,或不合理的合理性。思維方式就嵌在我們的基因裡,我們不會去質問我們與生俱來的運作方式。就像我們認為花香四溢令人舒服,而糞便是惡臭橫飛。這是基因之間精巧的共同演化,以致於基因和求生機器共存的特質很少人知道。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都被寫在基因裡,我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,因為這是我們的天性,所以不會去質疑它的合理性及功能性,如果你質疑它,那就像你在質疑自己的吃飯睡覺和性慾的天生特質。

我們就是自己的祖先

我們就是自己的祖先,祖先的基因遺傳在我們的身體裡,一代流傳一代,基因靠著繁衍而留下來。一切的行為模式只是基因的次序變更與改良,所以我們是祖先的混合交換基因體。我們人類及所有的生物,都是由自身基因所造出來的求生機器。現在這個由DNA構成的基因,和太古渾陽裡的第一個複製者是沒有兩樣的。任何DNA分子的生命都很短,可能只有幾個月,宿主載體的生命時間,與亙古相較是瞬間即逝,但它以重複拷貝的形式已經活了上億萬年。

基因的遺傳特徵可以被自然或人為的方式修改。由於環境或背景的改變,基因也不斷在修正及影響任何一個特定基因的效應。如同溫馴可愛的狗,它的祖先其實是兇猛的狼,但因為和人類一代一代的相處,培育出成為熱情又聽話的小動物。

然而,雖然原始複製者的現代子孫就是DNA分子,在複製過程中仍有錯誤機率的發生,而且這些錯誤是會累積的。譬如一些遺傳疾病,或是晚年容易產生的疾病,如阿茲海默症,或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神經退化疾病,因為首先人類平均年齡在歷史上沒有這麼長過,這些晚年才會發生的疾病基因又不容易在生育前被剔除。還有使個體產生癌症的基因可能連續好幾代,然而祖先是不會早夭的,祖先若是早夭,就不會有你了。換句話說,能令個體產生癌症的基因,可能會遺傳下去,但如果癌症發生在生育之前,使小孩得到致死癌症的基因,那族群將不會有太多的後代,將不會有任何後代。

迷因

「迷因」或「瀰」(meme)最早是道金斯在本書中提出的觀點。一種是宗教信仰、文化、謠言、知識、習慣等傳播的現象,傳播的途徑可能是大眾媒體、新聞、宗教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等。迷因本身雖然沒有生命,但傳播的方式與病毒散播基因的方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迷因也可以自我複製、變異,並做出相對應的變化。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時代,網路迷因(Internet meme)的傳遞速度快到令人咋舌。

競爭以不同的型態存在這世界上,歷久不衰,不同的國家鼓勵人民去殘殺其他不同國家的個體,為本國的榮耀前仆後繼地壯烈成仁。

又以宗教為例,我們可以提出一些教義,教導人們去遵守宗教,可以是永遠快樂的天堂,或是地獄煉獄之火的威脅。宗教威脅人們如果沒有好好遵守那些聖潔的規定,死後一定會受到可怕的折磨。這是非常險惡的說服技巧,在人心中都產成了極大又無形的憂慮和壓迫,然而這種由權謀宗教領袖所精心設計的,一種盲目信仰的手法迷因顯然很有效,歷久不衰。盲目信仰可以為任何事情辯護,不管合理與否,只要以信仰之名,假神意強迫他人,然而很少有人可以逃過這樣的威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