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被情緒騙了!消極悲觀、脾氣暴躁、自卑是你的選擇嗎?

大腦賦予了我們思考能力,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,表面上看似如此,但仔細探究,會發現我們似乎受制於某些機制。

如果情緒或性格是你的自由選擇,誰又會故意去選擇消極悲觀、暴躁脾氣、或自卑?

當我們努力嘗試擺脫那些自擾擾人情緒的那一刻,才驚覺它強大的作用力。

有一次來訪者說自己非常容易發怒,天天都很憤怒,一天可以生氣兩三次,與周遭的人相處經常發生爭執。因此我們問他為什麼生氣?他說自己的是非對錯觀念很強,只要和他人意見相左時,就會跟人爭執到底。

又問他和父母的關係如何?起初說沒有太多爭執,後來才透露經常幾個月不聯絡。沒有聯絡也就不會起爭執。他說媽媽的個性非常固執,他倆一談話就起爭執,因此解決辦法就只能不說話。

那麼易怒究竟是性格使然?困在自己的認定中?還是遺傳到了易怒或固執的性格,於是容易起爭執?

在當事人沒有進行詳細的自我拆解之前,很難找到確切答案,但我們先透過「眼動」幫他減敏情緒。

做了幾回合後,他掉下了眼淚,說「感覺生命很累」,這也許表示他並不喜歡自己易怒的脾氣。接著再幾回合,讓他去感覺憤怒的情緒,同時,感覺自己和媽媽固執的狀態,不久後,他很努力的說「好吧,我覺得可以勉強把別人的話聽完了。會試著不要直接反駁。」

情緒減敏後,當事人往往恍然,笑話自己過去究竟在堅持什麼?究竟誰在生氣?發現自己並不想要與別人起衝突,卻困在負性情緒中打轉。

後來,兩個月後跟進效果,他回饋「生氣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,現在一天最多生氣一次,也不一定每天生氣了。」

更多時候,我們只是依循著大腦的機制設定在運作,因應外部環境或內建機制做反應,一種條件式的作用,一種無意識的作用,餓了想吃,累了想睡,驅使我們去追求種種慾望,被情緒所支配。

也許知道自己容易煩躁,容易發脾氣,容易焦慮,雖然不喜歡自己某些脾氣或性格,但以為那就是自己的情緒表現方式,自己的性格,一種「正常」的狀態。

Previous
Previous

EMDR 眼動脫敏再處理,減敏情緒

Next
Next

我「生來徬徨」,如今「去無方向」,卻「不能停止的哭泣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