壓抑不易發現,但身體病痛不騙人

長期慢性的胃炎與加重的咽喉不適症狀迫使小夏去照了胃鏡。醫生提醒她如果不學會釋放壓力的話,胃炎可能將伴隨她一輩子。這迫使她正視長期的心理壓力。小夏也意會到自己在高壓或不快樂的期間,記憶力會暫時性減弱,回憶不起事情的細節,甚至忘了那幾週發生的事情。事後當她回憶自己的某些往事時仿彿不是自己的故事。這狀況往往是頭腦的保護機制,把有些很難面對的問題就往深沈的記憶丟了,否則頭腦負荷不了,但所有的傷痛和壓力,身體都如實的反映。

壓抑時,情緒不一定明顯的體現在外表上,而是壓抑著。不容易發現頭腦選擇遺忘或壓抑情緒所引發的問題,但身體的心理與生理有個密切的交互作用關係。在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《心靈的傷,身體會記住》有詳細的講解。長期的壓抑不僅是一種心理狀態,也會產生生理變化,有時不受理性及意志的控制。大小傷痛深刻在我們的大腦迴路上、身體神經系統和感覺中,無法忘記當時激烈的恐懼狀態,即使時間已過了很久,仍會因為微小的事觸發劇烈的負面情緒反應,進而干擾自己或周邊的人。

生活中總有抑揚頓挫,喜怒哀樂的,正向和負向的情緒消長。而選擇壓抑,有時候不想跟別人爭論,在權衡之下選擇自已的想做的又會內疚,有時候道德綁架自己,太在乎別人的想法,隨時都可能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自己中傷,也可能處在非常謹言慎行中。但長久壓抑的情緒能量會自行找出口,這就顯現在身體上的莫名病症上。也可能是輕微的解離,失去記憶,到腦內混亂造成系統當機而失憶,失智。這群抑鬱且善良的人,只因為太在乎別人的想法,造成了自己莫大的矛盾和束縛。這是眼動可以處理的,只是壓抑抑鬱者,事件通常藏的比較深,所以眼動時常相對長,也要多做幾次,問題往往才會慢慢浮現。

小夏當下眼動的效果和感覺並不明顯,但潛意識層面根基鬆動了,因此在眼動的隔天,她反饋:「我今天早起心情很好,哈哈。今天早上還恰巧發生了不太愉快的事情,但是感覺沒有那麼鑽牛角尖了。」有時往往是事情碰到了,發現原本會讓自己不愉快的事件,卻沒有了過去的負面影響。

壓抑

壓抑者外在的情緒起伏不一定強烈,很少有極端的外在情緒像大起大落或無故的爆發。但好的把控也可能代表著情緒沒有宣洩的出口,可能常常處於「平靜」卻很難愉快起來的處境,表面看似平穩,但很難真正的快樂和輕鬆起來,生命有些沈重和無力感。

好似你試著把控一個高震動和強彈跳的東西,你為了讓它穩定,你需要使出非常大的力量去控制它的晃動。你使出多少力,它對你的衝擊也就多大。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的穩定,沒有太多的晃動跟震動,但底層非常消耗精力,甚至造成內傷。

壓抑的人有時也沒有發現他們自己壓抑,因為他們把情緒隱藏起來了。有情緒又不能外顯,只能往裡吞,自行消化。也不一定與別人分享自身感受,即使是最親密的夥伴和伴侶。所以壓抑的情緒不容易找到,問題也相對複雜,因為情緒被埋藏起來了,少了問題的線索,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情緒囤積在哪裡。但身體不說謊,壓抑的情緒可能會體現在身體的疾病上:內分泌失調、胸口悶呼吸不順暢、胃腸不適等各種症狀。

情緒外放的人情緒浮現在表面,容易發現問題和情緒的關聯性,但壓抑的人長期習慣性的把情緒埋藏,因此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情緒問題的存在或嚴重度。長期壓抑已經成為一種習慣,不容易找到對應的情緒與問題根源。往往需要較多的引導和時間來挖掘問題,眼動所需的時間也比較久,才能讓自己意會到負面情緒的存在。

壓抑的人甚至很擅長控制或掩飾自己的情緒,壓制著負向情緒的產生。表面上看來,自己不一定消沉或沮喪,甚至狀況表現得很好,甚至以為自己是非常「快樂」和「樂觀」的人。也可能選擇壓抑甚至偽裝,保持始終如一的快樂與正向,不讓他人發現或失望。好似許多喜劇演員,他們內心的煎熬甚至比常人更強烈。

情緒往往是藏太深不易發現,並不是不存在。當問及回憶最不舒服的經驗和情緒?常見的回答是,沒有什麼特別不舒服的事,一輩子最糟的感覺也在五分以下,但自己的生命似乎又很難輕鬆起來。過去的事情好像過去了,拋在腦後不會干擾,但類似事件又發生時,自己的情緒或身體反應又很強烈。

可以嘗試用肯定態度說「我的生命是輕鬆愉快的。」這時你可能就會發現自己說不出口,有些彆扭,因為生命是沈重的。

其他判斷的方式是,如果一個人對於某類事件的抱怨或不滿相較遠高於其他人平均值,不舒服的時間長,但負面情緒的反應並不明顯,低於或等於其他人的情緒反應平均值。這狀態體現了想法的不適感和情緒沒有成正比,不適的情緒沒有相對的發洩出來。代表壓抑了一部分的情緒。

常見的壓抑特徵

  • 責任感:我扛得住、很堅強、可撐起一個家。有責任感頂著,卻把過多的責任承攬在自己的肩上,壓的自己喘不過氣來。

  • 無意識的壓抑:認為自己情緒穩定,沒有什麼特別不舒服的事,但不容易放鬆心情。不一定是明顯的悶悶不樂,但不容易自然情感流露,如傷心流淚、開懷大笑等。也可能是一種保護機制,把過往的傷痛事情合理化,刻意淡化自己的情緒痛苦程度,「事情沒有這麼嚴重」,或不自主的產生暫時性健忘的現象,來減少負向情緒的衝擊。

  • 個性使然:謹慎小心,非常重視及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及想法。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也足以令他們困惱一整天,甚至因此否定自己。常常把其他人擺在自己前面,深怕自己成為別人的累墜。導致自己對於其他人的話語和拒絕非常敏感。

  • 性格高敏感:高度的心思敏感度和情感細膩度,就像許多藝術家一樣,多愁善感。

  • 道德矛盾:生活在群體社會,我們需要保持自己和其他人良好的互動和協調性,講求情緒把控的重要性。當反覆性的問題觸發了強烈不適的想法,此時如果又沒有好的解決辦法,缺乏情緒疏通管道,以及個性使然,不喜歡直接表態或交流情緒,於是把情緒藏起來。尤其在高度壓抑的文化或家庭下成長,情緒表達不被鼓勵或認同,這類問題尤其明顯。

 
Previous
Previous

案例:恐懼與恐慌

Next
Next

案例:走出失去的傷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