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靈性沖撞》傑德・麥肯納 Jed McKenna
《靈性沖撞》(Spiritually Incorrect Enlightenment)是 Jed McKenna 作為《覺醒三部曲》中的第二部作品。
傑德有時確實不近人情,譬喻比較直白,甚至冷酷,有時譬喻在現實中相對極端,似乎有些矯枉過正,乍聽之下很難接受,但這只是他的性格,類似禪宗風格,直截了當,毫不留情,其目的不離幫助讀者打破固有的認知框架,挑戰並重新檢視我們根深蒂固的以為或想法。
猶如無門慧開禪師在《禪宗無門關》寫的:
【如吞了箇熱鐵丸,相似吐又吐不出,蕩盡從前惡知惡覺。久久純熟,自然內外打成,驀然打發,驚天動地。如奪得關將軍大刀入手,逢佛殺佛,逢祖殺祖。於生死岸頭得大自在,向六道四生中,遊戲三昧。且作麼生提撕,盡平生氣力,舉箇無字。】
白話:
吞下一顆熱鐵丸,想吐卻吐不出,只能將從前到現在的錯誤認知信念掃蕩乾淨。久而久之,當時機成熟,打破了自我框架,霎時破滅,內外自然打成一片,與自性融為一體,那一刻,驚天動地!
猶如奪得關羽將軍的大刀入手,逢佛殺佛,逢祖殺祖,見一個信念殺一個信念,直劈擋道的自我。最終,穿越了生死岸頭得大自在,重返人間遊戲三昧。用盡平生所有氣力,只為了拆解這個「無」字。
療癒也許是尋找心靈的慰藉,但靈性覺醒是直面現實中的種種矛盾,直面內心。但就像傑德說的,靈性覺醒並非是一條通向幸福安逸的康莊大道,並非許多「身心靈導師」所鼓吹的愛與和平,而是找回你的真面目,這是一場摧毀虛假自我並重生的過程。
傑德對現代靈性市場進行了尖銳批評:當前大量自助書籍或靈性課程往往強調「感覺良好」的自我安慰。「一些人宣稱他們深切致力於覺醒,同時卻盡可能避免實踐。」編織著自己渴望的夢境,美化或神話的狀態,挑選自己想要的,而不是真正去探究底層的真相。「『自我』的看門狗時刻警惕,且會咬人。人們說,如果你試圖喚醒夢遊者,他們會變得暴力。」
所以他提出「靈性不正確」(Spiritually Incorrect),挑戰那些美好的詞藻與空洞的概念,撕下層層精美的包裝紙,撕下層層虛假的表象,看看裡面究竟是什麼?真金不怕火煉。無情地剖析一切,剩下來才是真實的。
「覺悟的代價是一切」,但許多人誤解了這個意思,這不是要你放棄錢財,放棄家庭,放棄喜好,放棄生命中的樂趣,但覺悟是徹底的自我解構。這意味著全然捨棄你過去積累的信仰和認為,重新檢視一切理所當然的價值觀、自我形象、和身份認同。舊有模式的瓦解,崩塌,你將會漸漸看見事物的本質。
拆解過程不好玩,需要非常人極大的勇氣與意願。那是一股巨大的內心動力推動你前行,內心吶喊著「生命不僅僅是如此!」或是用傑德的話:
我突然發現,我只是一個閉著眼睛,被牽著鼻子走的人。而牽著我的人,也同樣被牽著鼻子走。所以我就睜開眼睛,不再重蹈覆轍,看清楚了道聽塗說的本質:外界的一切信息,必然都會先以道聽塗說的形式呈現,而我們都會先入為主地相信道聽塗說,也就是先假設聽到的事情都是真的。這是人類學習語言,從小就被教養出來的習慣,而這也就是信仰的養成。
又猶如《白鯨記》中的亞哈:
所有可見的事物,都只是紙糊的面具。如果要攻擊就刺穿那個面具吧。那條白鯨就是那堵牆,向我擠了過來。有時我認為後面空無一物。
茱莉,自我解析
書中,傑德分享茱莉,所寫的自我解析報告,或是傑德的用詞「靈性自體解析」(spiritual autolysis)。
由於篇幅限制,以及為了方便理解,以下是重整並修飾後的摘要:
如果此刻有任何一個享譽盛名的靈性導師來到我門前,願意協助我度過目前這種狀態,我也不會讓他們進來,甚至不會開門。我為何要開門?現在他們對我毫無用處。他們一點也不知道這個過程,不知道從自我到無我的這種轉變。我寧願讓一隻飢餓的熊進來。
我以為我的腦袋是屬於我的,但我來到這裡,只找到黑暗陰沉的空間,塞滿了所有的廢物與垃圾。有些我認得出來,有些認不出來,這是我的腦袋,這是我。感覺自己從小就被綁架,而且現在才了解自己被囚禁的真相,我的整個身分都是假造的,我的整個世界都是某種幻覺,我是誰?我還顧這一堆垃圾,不知道它們是從哪裡來的。我必須找到窗戶讓陽光進來,更多的光。我覺得這裡的東西,不分好壞,都承受不住直接的光明,光明!這是整理這一團混亂的關鍵。
我現在更能了解「更遠」(further)這個詞的重要性了。部分的我想要繼續探究虛假的教導、輕易受騙、自我妄想、恐懼、我執和否認的迷人機制。⋯⋯我看到了我渴望尋找分心之物。我必須記得我在這裡不是當一個旁觀的記者或走馬看花的觀光客,而是進行自己的旅程。⋯⋯我很容易就出軌回到自己的助人衝動,以種種名義停止前進:幫助他人啦、分享我現在所學到的啦,一些我執的菩薩藉口。⋯⋯是的,我想要分享我所學到的;是的,我想要幫助其他人,讓他們知道這條路;是的,我想要對抗那種我自己正開始找路逃出去的黑暗與無知;然後,是的,這一切都是自我精心打造的有效策略,好讓我停止我的旅程──旅程只是一個譬喻,象徵剝離一層層自我的過程,就像剝掉我自己的皮膚。
探索與清理她的內在空間,就像闖入閣樓清理多年來的胡亂堆積。這些廢物到底是哪裡來的?真是亂七八糟!我以為我的腦袋是屬於我的,但我來到這裡,只找到黑暗陰沉的空間,塞滿了所有的廢物與垃圾!有些我認得出來,有些認不出來。這是我的腦袋,這是我,這就是我這個人。我本來以為會找到乾淨、簡單、有條理、沒有胡亂堆積、有如禪寺般的空間,結果卻找到這一團可怕的混亂。我還能夠思考真是奇蹟。真希望我有一把火焰槍或一枚炸彈,就算會要了我的命,我也不在乎。這不是什麼比喻,這就是我的頭腦、我的自我。我真是感到噁心,而且氣到腦袋快要爆炸了!
茱莉剛開始進入她的閣樓,震驚於自己發現的東西,而且很快就變成了憤怒,這種強烈的情緒將幫助她面對前方的旅程。
我覺得自己在負面情緒中燃燒,我一直被教導不該如此,但感覺真好!有必要!我感受到不滿與輕蔑,甚至憤恨。一切的謊言、任何讓謊言長存的人、任何關於我的謊言,我都以怒火一把燒掉!我把臉埋進枕頭裡尖叫!我環顧這個閣樓──我!──感覺自己從小就被綁架,而且現在才了解自己被囚禁的真相:我的整個身分都是假造的,我的整個世界都是某種幻覺。我是誰?就是這樣!我到底是什麼玩意兒?我環顧這一堆垃圾,不知道它們是從哪裡來的。這不是我,不是我放在這裡的。我的意思是,有一些是我放的,有一些我認得。我看到我的芭蕾舞鞋、吉他、日記,我看到我的書與筆記,看到我的照片,但我知道那是我被誇大的自我形象,不是其他人真正看到的,當然也不是真正的我。但什麼是真正的我?閣樓的比喻真是太完美了,我懂了,但我的閣樓很黑暗,我必須找到窗戶讓陽光進來。光線!更多的光!我感覺重點就是光。光與輕盈,而不是黑暗與沉重。我覺得這裡的東西不分好壞,都承受不住直接的光明。光明!這是整理這一團混亂的關鍵。我知道我像個瘋子一樣胡言亂語,但我不在乎。不管這是什麼,我都要扯開來,找出真實的。這一切都不真實,我要找到真實之物。
她繼續以這種心境寫了幾段。憤怒、難堪、抱歉、被背叛、更憤怒。
我花了多少年燒香、點蠟燭?靜心?追尋上師與導師,閱讀那一堆垃圾,追隨各種愚蠢的新時代(new age),閱讀每一本愚蠢的新書?但現在我看得很清楚,非常清楚,我所做的一切,這一切的意義,都是為了逃避這個。逃避我。現在我看出來了,只有這個,這個!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分心,這樣才不用去做這件事。生命、這個世界、現實,全都在於不做這件事。這是真正的褻瀆,真正的異端。
沒有外在的權威,我就是我自己的權威。真是讓人自由的領悟!以前我怎麼不知道?
不用花十輩子,但這是個緩慢且讓人生畏的過程。你盡力而為,一次處理一個。這是在隱喻的脈絡之中,茱莉真正在做的,是拆解一個並不完全是她自己創造出來的巨大自我中樞,而她實際上真正在做的,是(形而上)殺掉自己,一次一小塊。
UG Krishnamurti 克里希那穆提
也是在這本書,我認識了 UG Krishnamurti 克里希那穆提,他說:
「搜尋總是朝錯誤的方向進行,因此你認為非常深刻的所有事物、你視為神聖的一切,在那意識中都是一種污染。你或許不喜歡“污染”這個詞,但你認為神聖、聖潔且深奧的一切,都是一種污染。」
「一個道德之士是一隻弱雞,道德之士是個被嚇壞的人,膽小如雞,因此他遵守道德,批評他人,還有他的義憤,一個有道德的人,永遠不會大談道德,或去批評他人道德,永遠不會。」
內在現實
傑德分享他與妹妹生活在不同的現實:
「這清楚地說明了世界上兩種截然不同的運作模式;一種是隔離自我中充滿不信任的方式,一種是整合自我中充滿信任的方式。我的妹妹在租房時必須檢查公寓、討價還價,也許還得請專家來檢查這個那個,找替代方案以保持選擇,交押金並找律師來簽租約。她可能會把房東稱作朋友,但正如她所說,生意就是生意。這是最虛假的經濟方式,因為她唯一省下的只是錢,而卻浪費了她唯一真正的財富,她的生命力,通過那些可怕的基於恐懼的策略和操縱。
當然,這實際上並不是關於錢,而是關於自我形象。這不僅僅是她租房的方式,這幾乎是她處理一切事物的方式。她生活在一個每種情況下都可能發生一百件壞事的宇宙中。她的狀態是一種持續警惕的狀態。她一生中都在想像一切可能出錯的事情並確保它們不會發生。對她來說,宇宙是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,儘管她從不這樣表達,但她認為自己不屬於那裡,也沒有任何權利或力量。然而,大多數人會認為我的妹妹是一個聰明、吸引人且非常成功的女人。
我剛才對她所說的,也同樣適用於許多人,甚至更適用於大多數人。這種運作模式在我看來就像是一種系統性的惡性腫瘤——生命之癌——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看起來很正常且可以接受。這不是一種明顯的恐懼,而更像是一種從中心滲透到每個角落的潮濕恐懼。當你生活在其中時,它似乎只是正常的。一旦擺脫了它,你就無法相信你曾經那樣生活過。
對我來說,這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。我去城市,所以我打個電話,在我還沒想過要找房之前就找好了住所。我在知道自己想要之前就得到了我想要的,而且比我想象中更好。我從不把這種輕而易舉的運作視為理所當然,每天都有很多次深刻而真摯的感激湧上心頭。我主要通過尊重、觀察事物如何運作,並把我那充滿恐懼的小爬蟲腦排除在外,來達到這種順暢的狀態。我攜帶的扭曲的心理或情感包袱不多,所以我想這使一切都能按應有的方式運行;順暢而輕鬆。
這一切會讓我變成傻瓜嗎?變成軟蛋嗎?並不會。如果交易出現問題,或者房東試圖不公正地扣押我的押金,或在這種安排中可能出錯的眾多事情中有任何一件出錯,那我就再打個電話。我會讓一個鬥牛犬般的律師去對付他們,並指示他讓他們後悔。或者我就乾脆聳聳肩,置之不理。我從不清楚自己會如何行動,直到我真正行動了,因為我沒有任何告訴我該如何行為的規則或準則,或者也許只有一個:耐心。呼吸。給它時間。讓一切平靜下來,讓模式變得清晰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