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靈性的自我開戰》by Jed McKenna
人類的正當功能是「生活」,而非僅僅「生存」。
整個世界都被困在這台龐大的機器裡,無止境、沒意義地被處理。年紀大的脫落,新的人接上。每天早上,這些金屬管在世界各地運送數百萬人,就像把新鮮血液打進一座座墳場般的城市,晚上再把它們抽出去,帶著骯髒和疲憊。就好像一個被囚禁、失去心智、沒有真正活過、只是在空耗的羊群。
《靈性沖撞》傑德・麥肯納 Jed McKenna
「靈性不正確」(Spiritually Incorrect),挑戰那些美好的詞藻與空洞的概念,撕下層層精美的包裝紙,撕下層層虛假的表象,看看裡面究竟是什麼?真金不怕火煉。無情地剖析一切,剩下來才是真實的。
生命不僅僅是如此,用傑德的話:「我突然發現,我只是一個閉著眼睛,被牽著鼻子走的人。而牽著我的人,也同樣被牽著鼻子走。所以我就睜開眼睛,不再重蹈覆轍,看清楚了道聽途說的本質:外界的一切信息,必然都會先以道聽塗說的形式呈現,而我們都會先入為主地相信道聽塗說,也就是先假設聽到的事情都是真的。這是人類學習語言,從小就被教養出來的習慣,而這也就是信仰的養成。」
《我可能錯了?》一個錯誤的假設,害慘了一位誠心求道者
分享一本深深觸動我心靈的暢銷書 《我可能錯了: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》。歷經 17 年的艱苦的僧侶修行,卻始終未能找回 8 歲時那種彷彿 “回家” 的美妙感覺,令人感慨萬千。 之所以和大家分享這本書,因為在修行的漫漫長路上,我們與作者有著相似的修行心境,感同身受。全力以赴,投入在心靈的漫漫長路上,卻宛如置身於瑪雅的巨大迷宮中。真心希望這本書能為同樣在尋找心靈解脫之路的你,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角度,幫助你避開那些不必要的彎路,早日找到回家的方向。
《靈性關悟不是你想的那樣》傑德・麥肯納 — 靈性免責聲明
追尋者、修行者或受害者亦無須使用任何所謂能誘發開悟的眾多方法與技巧,包括但不限於:冥想、凝視蠟燭、吟誦真言、向上師臣服、單腳站立、五體投地朝聖、無輔助飛行、藥物、呼吸技巧、禁食、荒野流浪、自我鞭打、沉默誓言、縱慾或禁慾。
本書大量使用了類比與象徵手法,其中的「吸血鬼」、「殭屍」、「毛毛蟲」、「蝴蝶」、「夢境」、「瑪雅」等詞彙,皆為隱喻使用。同樣地,若本書出現任何建議讀者從摩天大樓一躍而下、進入烈火焚燒的火海、進行儀式性剖腹或浸泡在腐蝕性酸液中的字句,切勿將之視為字面意義。
《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》傑德.麥肯納
「你先醒來。如果依然想要拯救眾生、推廣世界和平、拯救鯨魚,太棒了,但是說到底,你要嘛醒來了,要嘛仍在夢中。」
「你花了許多年的時間,一場又一場的戰鬥,每一場都比上一場更加艱難,從來沒有、絕對沒有預期過自己能在這一生獲勝。但有一天,它就那麼出現了。什麼都沒有。沒有敵人了,沒有戰鬥了。放下了那把似乎與你的手焊接融為一體的劍,當你撬開手指,鬆開的時候。一切對抗都結束了,一切需要完成的事也不復存在,永遠不會再有必須去做的事。即使到了這時,你很可能仍然不知道自己是什麼,也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。就這麼結束了,也沒有什麼來取而代之。在小說裡,你看到剛成為吸血鬼的人疑惑自己的新身份意味著什麼。」
深度閱讀解析 U.G. Krishnamurti 的「自然狀態」(3/3)
「一個宣說道德的人是隻膽小的雞。宣說道德的人是個懦夫,所以他才需要修習道德,對他人指手畫腳。他充滿自以為是的『義憤填膺』!真正有道德的人不談道德,也不審判他人的道德;絕不會的。」
「我們樹立了一個「完美者」的理想,但那只是一個神話,這類人根本不存在。這種理想人只是個名詞、一個概念。你一輩子都在試圖成為那個理想的人,最後只剩下痛苦、苦惱和希望。」
深度閱讀解析 U.G. Krishnamurti 的「自然狀態」(2/3)
「我堵住每個逃出口。必須封住所有出口,把你逼到牆角,讓你宛如被掐住脖子般無法逃脫。」
「真正成為自己,你就必須摧毀一切錯誤的靈性生活的根基。這不代表你狂熱或暴力,去砸廟焚經或損毀神像,或像一堆醉漢去燒聖書,不是的。而是自我內心中猛烈燃燒的篝火。將一切人類所思維的、所經歷的,皆焚燒地一乾二淨。」
深度閱讀解析 U.G. Krishnamurti 的「自然狀態」(1/3)
“如果你很容易受到衝擊,這本書可能不適合你。”
市面上有成千上萬本有關「靈性」「心理學」「自我成長」的書,內容大多迎合你「已知」的一切。而 U.G. 卻只想「粉碎」你所知道的,並不準備以任何新的技巧、紀律或方法來取代它。你準備好被粉碎,讓你的信念被剝奪,且不再得到任何新可依附的東西嗎?那就讀讀這本書吧。
別誤解「禪」!參禪不是坐禪、茶道花道、沙地上畫線
大多數人對於禪的印象可能是插花的花道、品茗的茶道、在沙地上畫線畫圈、坐在蒲團上一心不亂的靜坐冥想,或是說一些無厘頭的公案,好比南泉和尚斬貓,或是留鬍子又說沒有鬍子。
事實上,那些都不是真正的禪。
而是無門禪師說的:「如吞了個熱鐵丸,相似吐又吐不出,蕩盡從前惡知惡覺。」《禪宗無門關》
真正的禪,是明心見性,還回我們的本來真面目,如同《達摩血脈論》中寫的「見本性為禪。若不見本性,即非禪也。」
吞下一顆熱鐵丸,無比難受,坐立難安,於是只能將自己的種種信念穢物全數吐出,而吐盡後就是見性。
佛教的禪定 ≠ 禪宗的禪
任何需要用力的,皆不是真正的禪定狀態。
試圖將心念定在一處,維持定力,達到一種無念,只是壓抑念頭的訓練;打地鼠般地,不停捶打所有浮現出來的念頭;或透過冥想靜定來排除雜念,猶如用沈重的石頭,將狂風中飛舞的紙鎮住。
一種不停用力的作用,一種暫時性的體驗。
反之,禪宗的「禪」,是見到自性,回到本然狀態,一種恆久的狀態。
真正的禪定狀態不是透過勤修苦練,不是刻意練習,而是拆解自我框架後的結果。
拆除了所有信念框架,結果自然成,見到了自性,回到了本然,禪定成為一個人的現實,因此行住坐臥皆禪定。
別再說「無我」的體驗是開悟了,那只是靈性經驗!
釐清一個嚴重的誤解。深度冥想或進入意識改變狀態中,可能感受到:無我、「自我」消失了、無空一物、幻相、非二元、宇宙合一、沒有時間空間、輕鬆、喜悅、神聖……那都是靈性經驗。
事實上,不但是深度冥想,啟靈藥物(psychedelic drug),如 LSD、神奇蘑菇、祕魯的死藤水等,左腦中風、頻死經驗,都可以產生類似經驗。
翻天地覆的體驗,顛覆一個人理所當然的現實。非常神奇,也許說那是人類經驗的極致,因此有許多人便以為自己開悟了,事實上,那只是「靈性經驗」或「神秘經驗」。
「現實」,抑或大腦構建的假象?一場真實的幻覺
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觸覺等知覺感受都是大腦的詮釋,一個 given,一個被大腦所賦予的概念,也就是哲學中說的,拉丁文的 qualia。我們的主觀經驗,感受概念不是我們個人的決定,而是大腦詮釋後的一個結果。我們收到的是一個結果。
當我們把一隻腳踩入溫泉池中,觸碰到溫熱水的感覺,「濕」的感覺;舔上一口濃郁的鮮奶冰淇淋,舌尖那冰涼的觸感,微甜的口感。這些感受的品質都是 qualia。
大腦將各種概念拼湊起來,成為所謂的現實(reality)。實際上,我們生活在大腦所構建出來現實中,一個相當局限的現實中。
「好伴侶激素」催產素與血管升壓素。《仲夏夜之夢》的真愛藥水真的存在?!
從大腦的運作方式來理解,當任何事物變得熟悉,變得可預測的時候,大腦中的愉悅回饋機制就會減少神經遞質多巴胺的分泌,興奮感也就會減弱。
將一夫一妻的草原田鼠的血管升壓素受體的基因序列植入「濫交」的草甸田鼠(meadow vole)腦內,透過病毒當作基因的載體,讓草甸田鼠「感染」上一夫一妻的特質。
成癮,當我們被化學分子綁架了
一個重要的腦部神經遞質,多巴胺(dopamine),影響著情緒的跌宕起伏。
多巴胺好似特定大腦神經電路的開關,類似電燈開關,可以抑止或促進特定情緒或行為。
順帶介紹兩本關於多巴胺的書,「欲望分子多巴胺(The Molecule of More),副標題,帶來墮落與貪婪、同時激發創意和衝動的賀爾蒙,如何支配人類的情緒、行為及命運。」以及,「成瘾(Dopamine Nation):在放纵中寻找平衡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