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解析《達摩血脈論》
深入探討《血脈論》的幾大主題:心性即是佛性:若不知自心是佛,則終日忙忙,向外馳求|佛性、自性與空性|住相: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,佛都不許|為何不得禮佛菩薩?|淫慾、欲望與業力|見性後的息業養神
別誤解「禪」!參禪不是坐禪、茶道花道、沙地上畫線
大多數人對於禪的印象可能是插花的花道、品茗的茶道、在沙地上畫線畫圈、坐在蒲團上一心不亂的靜坐冥想,或是說一些無厘頭的公案,好比南泉和尚斬貓,或是留鬍子又說沒有鬍子。
事實上,那些都不是真正的禪。
而是無門禪師說的:「如吞了個熱鐵丸,相似吐又吐不出,蕩盡從前惡知惡覺。」《禪宗無門關》
真正的禪,是明心見性,還回我們的本來真面目,如同《達摩血脈論》中寫的「見本性為禪。若不見本性,即非禪也。」
吞下一顆熱鐵丸,無比難受,坐立難安,於是只能將自己的種種信念穢物全數吐出,而吐盡後就是見性。
佛教的禪定 ≠ 禪宗的禪
任何需要用力的,皆不是真正的禪定狀態。
試圖將心念定在一處,維持定力,達到一種無念,只是壓抑念頭的訓練;打地鼠般地,不停捶打所有浮現出來的念頭;或透過冥想靜定來排除雜念,猶如用沈重的石頭,將狂風中飛舞的紙鎮住。
一種不停用力的作用,一種暫時性的體驗。
反之,禪宗的「禪」,是見到自性,回到本然狀態,一種恆久的狀態。
真正的禪定狀態不是透過勤修苦練,不是刻意練習,而是拆解自我框架後的結果。
拆除了所有信念框架,結果自然成,見到了自性,回到了本然,禪定成為一個人的現實,因此行住坐臥皆禪定。
為何佛教的「止觀」,禪宗卻稱之「住心觀靜,是病非禪」?
類似老子說的「致虛極,守靜篤」當內心的虛靜達到了極致,就會消解心智作用,而回歸於道。但在禪宗在《六祖壇經》中卻寫這類冥想為:「住心觀淨,是病非禪」與「又有迷人,空心靜坐,百無所思,自稱為大,此一輩人,不可與語,為邪見故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