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心 如此近 卻又遙不可及:療癒到覺醒》
夜深人靜時,許許多多的「我」一同躺在床上,輾轉反側地辯論著,那些毫不寂寞的夜晚!止不住的思緒,究竟誰在思考?解不開的糾結,為何對自己的情緒束手無策?
靈魂落難在人間,心靈漫漫長路上,苦苦尋找自己,尋找內心。探究生命的本質,究竟被什麼困住了,也就是本書的兩大主題,療癒與覺醒。解開了內心糾結,即是療癒;打破了自我框架,即是覺醒,即是見性,見到自己的本來真面目。
彙整了腦神經科學、心理學、臨床心理、哲學、禪學等概念,解開二元、幻相的陷阱,解開大腦機制的陷阱。希望詳盡的舉證與推演可以給大家開啟一個全新的視角。
這是一本心靈的地圖,雖然無法替你省下跋涉的艱辛,無法替你走,無法預料當你穿越群山峻嶺的途中,會遇上什麼麻煩。但希望你走在這靈性崎嶇的路徑上,本書所設的標記能對你有所幫助,但願撥雲見日,一步步找到回家的方向!
我是誰?有自由意志嗎?直到夜裡輾轉反側,對紛亂思緒和抑鬱心境一籌莫展時,才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的自由。真的是你在思考嗎?是你想生氣,還是憤怒的情緒不放過你?甜點很美味,但誰覺得美味?你,或你的大腦?為何看似微不足道的大腦神經元連結,有此強大的支配力?
最難覺察或改變的是無意識的思維和行為,當一個人陷入負性情緒或不理智行為時,往往是被無意識的模式所驅使。無意識不表示你不知道自身行為,但被一股隱形的力量所牢牢控制。飛蛾撲火不是自願行為,更不是沒有苦痛,沒有人會故意抑鬱、脾氣暴躁、自卑、執迷不悟,但不一定清楚自己備受煎熬的原因。
我們透過種種濾鏡看世界,因此難以看清現實:生物基因機制、內建的大腦演算法、父母遺傳性格、原生家庭的耳濡目染、祖輩的文化道德,從小到大積累的習慣、信念、經驗、記憶等造就了「你」。層層濾鏡的疊加也就是「自我框架」或「自我」(self),一種集合體,一隻灰塵兔,但本質卻空空如也。「我」(I),不過是一個大腦虛構出來的觀察者。
自在解脫,也就是擺脫自我框架的束縛,但我們需要提出有破壞力的質疑,而不是專研一些虛無飄渺的形而上假設「我是誰,生命價值為何?」更不是仰賴信仰。撼動所有的假設,粉碎一切理所當然的前提,以一個全新視角來洞悉你所處的現實。
瑜珈、正念、運動、改善飲食作息、新習慣、轉念等皆是提升身心健康的工具,也有一定療癒效果,但如果沒有化解根源問題,有如將自己作為一輛賽車校調,提升運轉效能,跑得更快。也許緩解了症狀,但生命依舊受困於相同的軌道中,一旦類似誘因出現,再次誘發相同的困境。
拆解自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是一場你與自己的戰役。拆解自我,無關正向或負向思考,只是坦誠面對內心,扔掉一切羈絆自己的信念。渴望改變,但承認內心真實感受卻是難以言喻的彆扭,但無可迴避的是,現實生活中許多困境是自我信念造成的,「我覺得、我認為、應該、不應該⋯⋯」信念如一塊塊牢固的磚石,大的小的,你親手砌起一座監禁自己的監獄,困在自己創造出來的現實中。除非努力擺脫它,否則很難發現被自我框架所箝制,不經意間活在自由意志的假象中。
拆解自我仰賴嚴謹的思維邏輯,但領悟不一定發生在大腦的清醒意識層,不一定能夠以邏輯推理來破解。理性思考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具,但如果太過習慣頭腦思維的主導,則會誤以為頭腦的判斷就是一切,落入大腦的思維模板,受制於大腦工具本身。因此借助合適的療癒工具,包括眼動來減敏情緒,進入意識改變狀態,類似深度冥想的特殊意識,跳出慣性思維模板,靜觀感受,探索潛意識的內容,或透過催眠進行認知轉化。
療癒是自我框架的大掃除,洗刷自我的過程中,自我框架開始鬆動,隨著認定的脫落,習性的弱化,感受則愈加深刻。偶然間,一種恍然,一種觸動,一種心境的釋然,一種不言自明的心領神會,療癒就在那一刻發生了。你將驚覺曾經的自己受制於自我框架,被生物機制騙了!困惑當初的自己究竟在堅持什麼?倔強固執的性格不過是牢固的思維模板罷了。
一次次淬煉,烈焰燒盡了一切雜質,只剩下你的本來真面目,那即是「禪」,即是覺醒,即是你的本然狀態。那一刻,你會驚訝什麼也沒有失去,卻換來一身輕鬆自在。那一刻,脫離了模板的驅使,發現信念不過一些莫名不實的認定。那一刻,停止了二元對立,不再自我分裂,自我的戰爭也就此結束,生命中許多看似無解的問題不攻自破。
回到了本然的寧靜,有別於正念冥想中的寧靜。正念仍是一種用力的動作,猶如用沈重的石頭將狂風中飛舞的紙鎮住。內心的平安不是透過勤修苦練,當頭腦不再被執念所佔據,不再受困於過去或未來,則無需用力,無需排除雜念,寧靜成了一個人的現實,行住坐臥皆禪定。
覺醒所帶來的不只是認知上的醒悟,更是思維和意識運作的蛻變,踏入自始至終在你腳下,卻又不曾踏入的範式。沒有此岸,沒有彼岸,不在任何一處,就在此處。
覺醒,做個清明夢,身在幻相世界中,但不陷入混沌。斷除一切黏附於幻相的信念,撥雲見日,回歸你的本來面目。最終發現,你就是道,道就是你。